363050.com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SPORTS 世界杯官方指定平台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MK,MK体育,MK体育官网,MK体育app,MK体育网页版,MK电竞,MK棋牌,MK百家乐,MK真人,MK百家乐,MK体育注册,MK平台注册,MK中国,MK体育中国,MK体育网页版,MK体育官方网站,mk官方网站,mk sports,mk体育平台app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MK SPORTS 世界杯官方指定平台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因同期高基数,25Q1收入有一定下滑。25Q1,公司实现收入6.6亿元(-17.9%)。环比来看,24Q4公司收入6.5亿元,25Q1收入环比(qoq)小幅增长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仍处于逐渐恢复阶段。

  毛利率相对稳定,加大费用投入。25Q1,公司毛利率为93.9%(-0.7pp),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分别为9.9%(+1.5pp)、4.7%(+0.7pp)、8.8%(+1.7pp),经营费率整体增加3.9个百分点,主要因收入同比下降,及新开研发管线投入费用。

  非经常性收益的增加,对冲了收入下滑及费率增长带来的影响,净利率有一定提升。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4亿元(-15.9%),净利率66.9%(+1.6pp)。净利率的增长主要由于,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及理财收益显著增加至1849.6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71.4万元),以及以政府补贴为主的其他收益实现2171.1万元(去年同期为329.2万元)。

  关注拟收购标的韩国REGEN的产能释放和业绩爬坡,2026年有望对公司收入和利润构成显著贡献。2025年3月10日,公司公告拟收购韩国REGEN85%的股权,对价1.9亿美金(整体股权价值2.24亿美金),并获得AestheFill(面部抗衰除皱)与PowerFill(身体塑形和皮肤改善)两个上市产品。2024年1-9月,标的公司收入7223万元,净利润2950万元。根据公司公告,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正扩建产能,韩国第二工厂预计将于25Q2投产。我们认为,该拟收购标的有望对公司中长期业绩增长构成重要贡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33.0亿元/36.0亿元,同比增长9.2%/9.1%(对比前值不变),归母净利润为20.2亿元/21.8亿元,同比增长3.1%/7.7%(对比前值不变)。

  根据可比公司,我们认为爱美客作为行业龙头,品牌和渠道壁垒优势突出,维持目标价299.47元/股,对应2025/2026年45x/42xPE。我们建议关注国内复苏进度及海外并购进展,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收并购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医美行业政策性风险,宏观环境影响医美行业景气度。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24FY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归母净利13.41亿元,同比增长5.69%;对应24Q4营收、归母净利同比+4.7%、-12.3%。2025Q1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2%。

  24FY营收正增,中高档酒驱动增长。2024年公司酒类收入50.3亿,同比+3.1%;24Q4受益25春节相对靠前,酒类收入同比+3.6%,略好于Q3的+0.3%。分产品看,24FY公司高、中档酒收入同比+2.0%、+29.1%。①估算臻酿八号贡献主要增量,实现近双位数增长,尽管商务需求相对下降,但公司加强宴席场景开拓,BC联动收效较好。②中档酒销售增长顺应100~300元价位消费趋势,小基数下增速明显。③井台、典藏产品全年收入下滑,主因400+元价位需求持续承压。报告期内公司经销商减少7家,增加13家,期末共61家,经销商队伍有一定更迭。

  24FY费控加强,毛利率同比略降。1)收现端:24年末公司合同负债为9.5亿,较23年末下滑2.7亿,渠道打款信心尚未恢复,回款推进相对偏慢。2)利润端:24FY销售净利率同比+0.1pct至25.7%,主系销售费率改善贡献。①24FY毛利率同比-0.4pct至82.8%,其中高档酒、中档酒毛利率分别同比+0.8、-2.4pct,中档酒吨成本抬升较快拖累毛利表现。②24FY销售费率同比-1.3pct至25.1%,主因事件性营销投入有所优化,广告费用同比缩减。24Q4销售净利率同比-2.9pct,主因毛利率、税金比率及销售费率季度波动所致。

  25Q1高档酒保持小幅增长,毛销差同比抬升。1)收入端:25Q1公司酒类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3.2%。分产品看,25Q1高、中档收入同比6.7%、-34.2%,高档酒产品结构趋于稳定,且价格体系同比优化;中档酒阶段性盘整消化。2)利润端:25Q1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0.1pct至19.8%,主系税金及附加比率上行波动,但毛销差表现积极,好于我们此前预期。25Q1毛利率同比+1.5pct至82.0%,主因产品结构上移;25Q1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4%,费率同比-7.6pct至27.5%,营销投入回落与春节错期有关。

  多元化营销稳扎稳打,高价位产品布局有序推进。营销端,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策略: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红包扫码等方式,积极提升品牌曝光度和互动性,持续扩大消费者触达面,并根据消费者画像加强精准营销;线下则通过开展品鉴会、消费者体验活动、宴席礼赠活动、演唱会赞助等方式,强化团购及宴席拓客,并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和渠道库存管控,促进销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端,公司发布双品牌战略“水井坊”+“第一坊”,聚焦消费场景差异化。“第一坊”完善高端产品布局,典藏规划重点针对20个城市开发团购渠道,井台则计划重新推出老井台复刻版,充分满足细分场景需求,并适当巩固次高端上沿价位产品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产品矩阵定位清晰,在100~800元区间各主力消费价位均有核心产品长期布局。需求承压阶段,次高端价位向下波动相对更为突出,公司中高端价位产品销售及渠道稳定性有所体现,产品动销基础好于其他全国化二线财报表现以及当前渠道库存和消费环境变化,我们调整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5、14.3亿元(前值11.8、13.5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值为16.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27年PE为16/15/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表现不及预期、次高端主力价位竞争加剧、品牌建设及消费者培育费用投放超预期。

  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点评:油气装备龙头地位稳固,新品类和海外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2024年收入结构优化叠加费控合理,带动毛利率和净利率改善。2025Q1业绩变动较大、符合往年规律。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80.4亿元、同比-4.3%,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5.35%毛利率16.4%、同比+0.53pct,净利率1.5%、同比+0.22pct2025Q1收入15.4亿元、同比-7.87%、环比-35.61%,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76.9%、环比-52.74%,毛利率11.5%、同比-2.95pct、环比-6.89pct,净利率0.6%、同比-1.25pct、环比-0.15pct。2024年公司石油机械和油气管道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同比约+8pct和-10.8pct且前者毛利率大幅高于后者,叠加期间费用率变动较小,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改善。202501由于收入减少,同时销售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参考往年,由于不同产品交付和回款周期的影响,公司李度业绩变动较大。

  国内钻开降本增效和管网建设放缓,但公司积极挖掘油气装备市场潜力,并在海外市场和新品类扩张上取得积极进展。

  国内低成本勘探战略压缩单开投资并提升钻头要求,短期会影响公司钻头业务收入,但业主要求的升级会间接巩固公司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石油机械业务积极提升现有品类的市占率,并在新品类市场实现突破。国内油气管网建设暂时遇冷,致公司油气管道收入大幅下滑、但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1)石油机械:钻修、压裂、压缩机等装备取得突破,收入稳步增长且毛利率提升。2024年收入约45亿元、同比+11.62%,毛利率20.71%、同比+0.11pct成为公司盈利重要的增长点。通过强化项目运作,钻修装备市场份额有力提升,2024年新增订货15.9亿元。压裂和测试管汇、开控设备等订货取得积极突破,175MPa压裂管汇占据主导。压缩机中标中海油等具有战略布局意义的项目,应用场景向煤层气、炼化等领域拓展,订货首次超过6亿元。

  2)钻头系列:国内油气勘探行业降本增效致使收入下滑,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稳固且积极开拓中石化体系外客户。2024年收入约8亿元、同比-15.21%,毛利率26.54%、同比+1.03pct由于国内油气公司低成本勘探战略,持续压缩单井投资并不断提速提效,出现整体进尺增加但钻头钻具用量减少的情形。公司钻头系列收入受此影响出现下滑但下游采购商加强降本增效会间接巩固,具备雄厚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实力的油气装备企业的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在中石化体系内积极推广高性能钻头钻具,并积极开拓中海油、中石油等中石化体系外客户。在中海油的钻头钻具订货突破亿元大关,而且在中石油“深地塔科1开”项目创造大漠腹地难钻层万米钻井纪录。

  3)油气管道:2024年国内管网建设放缓致业务遇冷,但海外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收入约13.6亿元、同比-41.66%,毛利率4.44%、同比-0.62pct。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国家管网建设速度放缓,部分项目开工延退,导致部分订单无法转化为收入。同时中石化集团长输管线建设放缓和压缩投资,新开项目和订单减少。在国内市场下滑的形势下,公司大力开拓钢管国际市场,取得海外订单6.6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95%。国内油气开采、勘探和储备力度未减,国内油气管网建设亦有望走出低谷,海外油气装备市场待开发的潜力大。

  自提出“增储上产行动”以来,2019~2024年国内原油产量连续六年实现正增长,天然气产量则自2021年以来维持在2000亿立方米以上。《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国家管网集团2025年将继续积极推动“全国一张网”建设,预计2025年将建成管道超2000公里,新增一次管输能力250亿立方米,完成“十四五”规划的1.65万公里目标。中东、独联体等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开采需求大,但其自身装备制造能力较弱,对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内油气装备企业而言市场潜力较大。此外,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油服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与之配套的国内油气装备企业有望受益。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13.6亿元、同比+51.89%,收入占比约16.9%、同比约+6.3pct毛利率12.47%、同比-5.88pct。预计随着高附加值品类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公司的海外业务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2024年公司氢能收入约0.58亿元、同比+106.3%,毛利率0.05%,先后中标国内炼化企业万方级供氢中心、充装加氢、压缩机改造等项目,并成功获得国内多个制加供氢成套装备订单。作为中石化旗下最主要的氢能装备公司,公司已完成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布局。中石化计划基于庞大的加油站体系进行转型,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是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近三年国内制氢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核心装备电解槽的订单快速放量。依托大股东的赋能,登加氢能产业规模增长潜力的释放,公司的氢能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并成为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

  投资建议:在国内油服行业生产力度未减的背景下,公司行业领先地位稳固,并有希望继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同时氢能业务和海外市场的潜力也有待释放。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84/2.42/2.89亿元、EPS分别0.19/0.25/0.30元/股,当期股价对应PE分别32/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开采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油气价格和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涨价。

  政策驱动基建提速,智能、电动化趋势为铁路、公路基本盘业务带来结构性增长机遇。2024年,公司铁路领域、公路领域业务营收分别为45411万元、24007万元,同比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为2024年受资金压力影响,铁路、公路领域新项目减少、存量项目进度放缓,设备需求下降,公司坚守战略定力,严控风险,优先选择付款优、回款稳的优质订单,保障经营质量与现金流安全,夯实长期发展基础。铁路市场:从投资规模来看,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公路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数据,2024年公路固定资产投资仍维持较高水平,但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024年1-11月我国完成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3,627亿元,同比下降10.80%。2025年,国内基建投资在稳增长政策推动下持续加码,铁路、高速改扩建及新型基建项目加速落地,叠加“一带一路”、设备更新等政策利好,工程机械需求有望加速释放,智能化、电动化产品渗透率有望提升,行业或将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利好公司基本盘业务稳定发展。

  2024年水利水电、矿山开采增长盘业务营收分别yoy+96%、+78%,领域拓展成效显著。2024年,公司水利水电领域、矿山开采领域业务营收分别为5034万元(yoy+96%)、4741万元(yoy+78%)。水利水电领域营收增长得益于公司依托技术积累组建水利水电专业团队,主攻抽水蓄能及西南水电站等重大项目;矿山开采领域营收增长得益于公司聚焦中小矿山及小断面巷道施工,以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打造差异化优势。水利水电市场:2024年,国家通过优化抽水蓄能规划、推进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等政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12月底水电装机达4.36亿千瓦(含抽蓄586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实现高速发展,有效保障电力供应并促进低碳转型。矿山开采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领涨(yoy+26.7%),非金属(yoy+12.7%)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yoy+6.7%)增速平稳。我国《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分阶段目标:2026年建成智能化标准体系,2030年推动无人化开采与数据深度应用。政策驱动下,矿山机械行业加速向无人化、绿色化、数字融合升级。2024年,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知名矿山及抽水蓄能项目,并与长沙矿山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绿色高效开发。同时,公司通过莱州销售服务中心强化属地服务,并依托行业展会、新媒体矩阵及代理商网络,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化品牌推广体系,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我们认为公司增长盘业务发展有望持续。

  2024年完善后市场服务生态布局致使后市场营收yoy+103%,设立子公司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2024年后市场收入取得显著突破,实现营业收入5761万元(yoy+103%)。2024年,公司持续完善后市场服务生态布局,在深化服务网络、销售网络、供应链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中期维修保养、设备大修等增值服务,打造集设备管理、故障预警、效能优化功能于一体的五新服务APP,构建“装备-数据-服务”可视化闭环,全方位赋能客户价值提升。此外,公司积极响应海外市场需求,营销团队持续深耕俄罗斯、东南亚、中亚地区,积极开拓非洲、南美新版图,洞察当地市场需求,开发本土销售渠道,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2024年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长沙优力洛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搭建专业化国际业务运营平台,为海外市场开拓打造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并购五新重工、兴中科技拓展领域纵深,自主创新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业务智能信息化水平。

  公司于2024年启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怀化市兴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作为北交所首单定增收购案例,“现金+股权”的支付方式与分阶段解锁条款的组合,为并购交易带来了新的思路,具有显著的创新示范效应。此外,五新隧装将实现从设备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在隧道、路桥、港口等场景中,两个被并购公司与五新隧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采购-生产-销售协同逻辑。两个资产2024-2027年累计12.9亿的承诺净利润,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大幅提升。此外,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达4,334.25万元,研发费用率5.42%,陆续推出了智能掘进钻车WD561-Max、两臂矿用液压掘进钻车WD582、双滑臂电脑凿岩台车WD200DS等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并推出新一代智能信息化浇筑衬砌台车,实现隧道衬砌施工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75/2.1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2/1.94/2.3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1/16.5/13.4倍。海外市场及售后市场的布局有望为公司基本盘及增长盘业务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整合兼容两家优质资产后有望与母公司产生业务协同,并表后预期增厚五新隧装整体的营收和利润规模。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报&2025Q1点评:铯铷业务增长显著,多金属布局有望贡献利润弹性

  锂价下跌影响基本计入,铯铷板块增长显著: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受到锂价下行拖累,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实现营收31.29亿元(-26.25%).锂价方面,由于受到锂盐供给投放增加较多及下游锂电行业需求增速相对收窄的影响,2024年碳酸锂现货均价同比下降65.0%至90,510万元/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碳酸锂现货均价为75,010万元/吨,较年初下降约22.6%.锂盐销量方面,得益于公司修建的津巴布韦Bikita矿山产能爬坡,公司实现锂盐销量42,649吨(+145.01%),其中自有矿共实现锂盐销量39,477吨(+164%),自有矿占比提升显著。同时锂辉石用量占比仍在提升,未来还有望依靠硫酸锂来进一步实现锂盐生产单位降本。锂盐价格的大幅下降对营收造成的影响固然不可避免,当前碳酸锂价格已处于较低分位,掌握上游资源和锂盐生产能力的一体化企业由于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有望凭借卓越的竞争力对冲锂价下行影响,需持续关注公司自有矿产销量增长及降本进程。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实现营收13.95亿元(+24.16%),其中,铯铷盐精细化工业务实现营收7.28亿元(同比增长约4.0%),实现销量844吨(-15.54%),营收增长主要由产品提价所驱动;甲酸铯业务实现营收6.67亿元(同比增长约58.8%),实现销量2320bbl(-21.27%),得益于客户需求偏刚性,产品提价抵消了销量下降的影响,使得整体营收实现大幅增长。

  整体盈利性逐步筑底: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75%/14.05%(-22.06pcts/-22.57pcts),毛利率下滑较多主要受锂矿及锂盐价格下行拖累。分行业来看,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39.15pcts至18.62%,主要为锂价大幅下行影响;稀有轻金属(绝、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3.91pcts至78.29%,推测主要得益于产品均价提振所致。单季度来看,20250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2.28%/8.73%(环比-5.08pcts/-2.99pcts),盈利性环比下降主要由于2024Q4毛利率基数较高,推测原因为202404绝物板块盈利增长帮助优化产品结构,带动盈利性提升

  矿端自给率稳步提升,资源整合持续推进:目前公司合计拥有418万吨/年选矿产能和6.6万吨/年电池级锂盐产能。锂矿项目方面,公司计划于2025年完成加拿大Tanco100万吨/年选厂建设完成并供应锂辉石精矿粉,计划于2026年完成非洲3万吨/年采、选、治一体化布局。银矿项目方面,公司于2024年7月收购赞比亚Kitumba铜矿项目65%股权,采选工程项目设计规模为原矿350万吨/年,已于2025年3月1日开工,治炼项目设计产能为阴极铜6万吨/年,选矿、冶炼厂房建设计划于2025年5月上旬开工。稀有战略金属方面,公司于2024年8月收购Tsumeb项目98%股权,启动了投资建设20万吨/年多金属综合循环回收项目,设计产能为铭链33吨年、工业镍11吨/年、锌锐1.09万吨/年,目前项目进度符合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头部的锂盐及艳物盐生产商,通过收购和开采自有矿来提高资源自给率,实现产品单位降本,有望凭借一体化布局和降本控费能力对冲锂行业下行周期,同时铜矿、稀有战略金属回收等布局有望在中期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更高的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6.5/72.4/108.4亿元,同比增长5.3%/28.2%/49.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2.5/19.5亿元,同比增长23.1%/34.5%/55.7%,对应PE22X/17X/11X。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02亿元(同比+21.8%),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41.7%),扣非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25.0%);单Q4收入2.12亿元(同比+39.4%),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849.6%),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420.0%)。25Q1公司实现收入3.57亿元(同比+30.4%),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148.3%),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53.8%)。我们预计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份额,收入稳健增长;海外基地加速爬坡,同时内部管理优化、提质增效,盈利表现靓丽。

  产品结构多元,箱包高速放量。2024年气床/箱包/枕头坐垫/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5.86/2.04/0.70/1.34亿元(同比分别+13.9%/+30.9%/15.7%/48.0%),毛利率分别为44.7%/21.5%/21.5%/20.2%(同比分别+0.7/+7.1/-5.2/+6.2pct)。1)气床方面,海外去库影响减弱、终端需求稳健,公司TPU产品替代PVC的渗透率提升叠加持续拓展新客户(深度合作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精致露营产品),收入表现稳健,销量/价格分别+12.1%/1.6%。2)箱包:子公司柬埔寨美御保温硬箱产能加速爬坡,同时公司加速海外基地自动化升级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生产效率高速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改善。3)水上用品:公司越南基地KAYAK不断开拓新市场及客户,未来有望延续高增。

  三大海外基地同步发展,关税影响有限。公司海外基地主要包括越南基地(水上用品为主,已切入起床)、柬埔寨基地(箱包为主,包括硬箱和软箱)、摩洛哥,目前海外基地建设均进入收获期,我们预计贸易摩擦背景下公司全球供应链份额有望提升。此外,前期海外基地盈利能力较弱,我们预计25年盈利能力持续修复、26年或将达稳定水平。

  盈利能力修复,费用管控优异。2025Q1公司毛利率38.8%(同比+0.5pct),归母净利率26.9%(同比+12.8pct)。费用端方面,Q1期间费用率为7.98%(同比-4.0pct),其中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2.7%/4.8%/-0.9%(同比分别-0.9pct/-0.1pct/-2.6pct/-0.4pct),公司生产&管理效率持续优化,伴随收入增长、费用率持续改善。

  现金&营运能力稳定。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0.13亿元(同比-0.21亿元)。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112.08天(同比-5.9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3.04天(同比+5.51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2.06天(同比-4.58天)。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8、4.9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8X、9.6X、7.5X。

  制冷剂景气度持续攀升,非氟业务探底:2024年,三代氟制冷剂正式进入配额管控期,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逆转,2025Q1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巨化股份继续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内部集约管理能力,对外形成绝对竞争优势,引领行业价格体系;2024年非氟制冷剂业务同步于行业,“供强需弱”,氟聚合物、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同比持续下跌,行业整体承压;

  24年制冷剂业务表现突出,25年延续景气:2024年制冷剂业务实现收入94.47亿元(+62.69%),2025Q1营业收入26.18亿元(+64.63%)我们判断其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是由于量价齐升,2024年制冷剂销量35.30万吨(+22.61%),均价2.68万/吨(+32.69%),2025Q1外销量6.98万吨(+4.14%),均价3.75万元/吨(+58.08%)。与此同时,主要原材料除萤石微涨外,价格基本保持稳中有降。制冷剂供需格局的逆转带来了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冲抵了部分非氟制冷剂业务毛利率的下降,2024年的综合毛利率17.5%(+5.8pcts),2025Q1毛利率28.42%(环比+9.4pcts),体现出制冷剂较强的盈利能力;

  部分非氟制冷剂业务贡献增量:2024年石化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0.28亿元(+45.74%),石化材料外销量52.21万吨(+45.70%),毛利润2.92亿元(+124%),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85.7kt/a的有机醇产能投产以及并购飞源化工10万吨环氧氯丙烷产能所致,而含氟精细化学品实现收入2.78亿元(+99.48%),销量5054吨(+254.95%),均价5.5万元/吨(-43.80%),毛利润0.48亿元(+39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并购飞源化工导致销量大幅提升,但均价大幅下跌。目前公司5000吨巨芯冷却液产能已建成一期1000吨,报告期内运行良好。

  财务数据:2024年公司货币现金变动较大,主要系公司加强现金管理,资金回笼增加所致;商誉变动较大,主要系公司并购飞源化工所致。2025Q1来看,应收账款增加较多,我们推测系公司长协订单增加较多所致;在建工程增加较多,主要系公司积极布局非氟制冷剂业务所致;

  逆势抄底氟氯新材料:近年来,氟聚合物等板块持续低迷,景气度较差,公司逆势布局氟氯新材料业务,拟与巨化集团共同增资控股甘肃巨化,并实施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增资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将达到70%,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甘肃巨化拟使用增资款建设年产3.5万吨四氟丙烯(R1234yf)、年产3万吨聚四氟乙烯(PTFE)、年产1万吨聚全氟乙丙烯(FEP)装置及年产90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46万吨一氯甲烷、年产42万吨甲烷氯化物、年产40万吨氯化钙、年产19.8万吨二氟一氯甲烷等配套装置,充分利用当地政策、能源和资源优势,逆周期建设氟化工产能,为公司跻身全球一流氟化工企业、打造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供应商的战略目标抢夺先机;

  长协价奠定二季度基础:根据氟务在线元/吨),我们认为长协价的大幅上涨是产业链上下游对制冷剂景气度共识趋于一致的结果。截止4月28日,制冷剂R32最新报价为4.7~4.8万元/吨,随着夏季高温天气驱动,制冷剂消费进入旺季,空调排产同比高速增长,当下低库存叠加头部企业挺价决心和制冷剂产业链惜售情绪之下,二季度制冷剂或将掀起新一轮涨价潮;

  投资建议:制冷剂具有价值量低但不可替代的特点,2025年是制冷剂业绩兑现的黄金期,随着配额制深入人心,产业链上下游逐步接受制冷剂价格。公司作为行业内头部的制冷剂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产业号召力,因此将充分享受制冷剂上涨带来的时代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304.76亿元、346.56亿元、396.61亿元,同比增长24.58%、13.72%、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50.22亿元、65.77亿元、77.89亿元,同比增长156.31%、30.96%、18.43%,对应PE为14X、10X、9X,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公司实现收入98.98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8.86亿元(同比-7.3%、环比+37.9%),扣非归母净利润8.83亿元(同比-7.3%、环比+37.2%)。25Q1浆纸同涨,公司盈利表现靓丽;业务发展均衡,浆纸盈利同步改善。

  纸价回暖,盈利复苏。1)浆纸系:受龙头企业供给受限影响,文化纸/白卡纸自24年11月起提价逐步落地,25Q1双胶/铜版/白卡纸均价环比分别+3.8%/+4.4%/+2.7%;同时低价浆入库改善成本,我们预计公司浆纸系吨盈利环比修复;2)废纸系:25Q1箱板纸/瓦楞纸均价环比分别+1.5%/+2.7%,高价原材料入库驱动成本提升,我们预计吨盈利环比表现平稳。展望Q2,Q2至今双胶/铜版/白卡/箱板/瓦楞均价较25Q1分别-1.1%/+0.8%/-1.9%/-4.4%/-8.7%,市场进入淡季、浆纸价格同步小幅回调,我们预计公司成本延续低位,且山东3.7万吨特种纸4月投产、兖州溶解浆产线盈利仍有望延续改善态势。

  南宁项目稳步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可期。2024年底公司合计产能已突破1200万吨,其中浆、纸产能分别合计达500万吨和729万吨。展望未来,公司预计,1)山东基地:颜店3.7万吨特种纸25年4月试产,14万吨特纸项目二期26H1试产,兖州溶解浆产线落地(成本大幅改善)。2)广西基地:南宁PM11和PM12(高档包装纸纸)、1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均25Q4试产;特种纸40万吨、化学浆35万吨、化机浆15万吨产线落地。此外,公司加速推进老挝林地种植(短期内公司预计每年新增1万公顷+林地种植面积),同时已形成150万吨浆、纸配套产能,底层利润温和扩张逻辑有望持续兑现。

  现金流短暂承压,营运能力稳定。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1.24亿元(同比-4.62亿元);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51.92天(同比+3.8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4.35天(同比+0.87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40.93天(同比-3.53天)。

  2025年4月29日,万辰集团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5Q1总营收108.21亿元(同增124%),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增3344%),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增10562%)。

  2025Q1毛利率同增1pct至11.02%,主要系门店端供应链效率提升,规模效应释放所致。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减1pct/0.5pct至3.31%/2.55%,主要系营收增长摊平费用影响,净利率同增2pct至3.59%,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门店快速扩张,单店效率持续提升。2025年以来公司布局优品省钱超市,以零食为核心扩充民生需求产品,并加大自有品牌开发力度,公司持续整合商品和供应链优势,拓展业务边界,充分发挥社区门店优势,未来有望持续提高客单价、增加消费者粘性,打开未来增长空间。

  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数量为221.81万股,占总股本的1.23%,激励对象共70人,分四期解锁,每期解锁25%,授予价格为69.58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2028年净利润分别为4.11/4.26/4.40/4.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3%/3%,2025-2029年费用摊销分别为3904.71/4872.38/2634.97/1318.02/356.29万元。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绑定员工利益,提升团队积极性。

  零食量贩行业延续高景气扩张,万辰作为行业龙头加速开店实现市场占领,随着供应链效率优化、数字化管理推进,盈利能力弹性较大,中长期净利率改善确定性仍强。根据一季报,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年EPS为4.63/6.68/8.20(前值为3.44/4.74/5.9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25/20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增速放缓风险、门店扩张不及预期、股权激励进展低于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2025Q1收入2.66亿/yoy+24%/QoQ-18%,归母净利润0.6亿/yoy+27%/QoQ-7%,毛利率35.7%,净利率22.4%。公司大客户在一季度销量承压,但公司表现出非常强的韧性,海外多个项目尤其是欧洲持续发力对冲影响。

  2025Q1收购KGG51%股权,强强联合,加速推进丝杠业务,在灵巧手等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凸显,加速推进国内及海外基地的建设,积极储备产能,为迎接机器人市场爆发前瞻性布局。此外,公司在轻量化领域亦紧密推进,积极做大单机价值量,拓展能力边界。

  未来公司或将不断拓展能力圈,不止于丝杠、轻量化等方向,量价齐升,打造新增长级,成长路径清晰。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旧版标准仅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提供逃生时间;而新标准则要求电池系统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超过60℃。

  此外,海外欧洲也对电池安全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云母作为电池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未来单车需求量有望不断提升,强化主业确定性及成长性。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4.71、6.62亿元,EPS分别为0.90、1.29、1.82元,基于公司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外延扩张产品线,成长路径清晰,维持“买入”评级。

  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控制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2025年4月28日,安井食品发布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总营收151.27亿元(同增8%),归母净利润14.85亿元(同增0.5%),扣非净利润13.60亿元(同减0.4%)。其中2024Q4总营收40.50亿元(同增7%),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增23%),扣非净利润3.58亿元(同增6%)。2025Q1总营收36.00亿元(同减4%),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减10%),扣非净利润3.43亿元(同减18%)。

  2024年/2025Q1速冻调制食品营收分别为78.39/20.09亿元,分别同比+11%/-2%,其中锁鲜装保持高势能增长,后续公司计划持续推新巩固品牌力,烤肠2024年收入目标顺利达成,2025年以提升盈利能力为主线做系列化,同时发力C端烤肠增厚品类利润。2024年/2025Q1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分别为43.49/8.36亿元,分别同比+11%/-12%,2024年末小龙虾囤货力度保守,短期影响一季度销售情况,目前小龙虾价格边际回暖,预计旺季出货力度提升。2024年/2025Q1速冻面米制品营收分别为24.65/6.58亿元,分别同比-3%/+3%,2024年商超渠道竞争加剧致使速冻面米制品收入承压,2025年公司加速开拓特通直营、新零售等渠道,寻找新增长点。

  2024年/2025Q1经销渠道营收分别为123.82/29.09亿元,分别同比+9%/-4%,春节错期下,经销商提前备货致使一季度同比下滑。2024年/2025Q1新零售营收分别为5.82/0.89亿元,分别同增33%/22%,主要系盒马、朴朴、小象超市持续贡献增量。后续公司全面拥抱调改商超定制化,对接永辉、沃尔玛等商超,承接渠道变革红利。

  我们看好公司外延通过收购鼎味泰完成产品与渠道互补,主业在暖冬气候条件影响下仍表现出优于行业的业绩韧性,伴随外部环境持续好转,公司有望在内生外延两端实现稳步增长。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5.39/5.98/6.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13/11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新宏业和新柳伍增长不及预期、股权激励目标完不成、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等。

  公司2025Q1表现出极强的韧性,盈利拐点凸显,收入及盈利端均表现出良好增长态势。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升至12.3亿部,同比增长3.4%。Canalys统计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2.05亿台,同比增长5.1%。公司收入端维持强于行业增速,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竞争力进一步强化。

  锂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行导致盈利空间压缩,公司积极布局新技术,战略方向围绕Ai+,成功拓展ai眼镜、机器人等蓝海市场。

  我们认为,Ai应用爆发式增长,产业趋势明显,而电池环节必不可少,对电池技术及性能要求更高,公司积极与客户研发硅基电池、固态等前瞻性技术,推进Ai+战略,量价齐升可期。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3.97、5.50亿元,EPS分别为3.01、4.84、6.7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控制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Ai应用发展不及预期。

  2024年瑞普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0.70亿元,同比增长13.32%;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下降33.70%;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降11.84%。利润下滑主要受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上年同期资产处置收益高基数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扣非净利润降幅较小,显示主业经营稳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7.36亿元,同比增长79.35%,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0.00%,延续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28.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增长19.65%,主营业务较快增长。

  (1)畜禽动保传统业务方面,近年动保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产品利润率收窄,公司作为头部产品研发优势动保企业,逆势保持稳健。24年禽用生物制品实现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15.90%,毛利率维持在63.17%的较高水平。24年畜用生物制品实现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49.78%。主要受益于保定收骏(间接持有必威安泰55.2%股权)收购,填补口蹄疫疫苗业务空缺。24年兽用制剂及原料药实现收入10.21亿元,同比下降5.83%,毛利率下降2.73pct至36.50。该板块短期承压主要受下游养殖行业成本压力传导、市场竞争加剧导致。(2)宠物新赛道方面,24年公司宠物板块合计收入达6.90亿元(生物制品+药品+供应链),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2.47%,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公司宠物产品管线储备丰富,猫四联mRNA疫苗、犬四联活疫苗、口服驱虫药等在研产品进展顺利。(3)出海新战略方面,公司在印尼、斯里兰卡等7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完成注册产品35款。天津公司、高科公司通过印尼农业部GMP审核,必威安泰公司通过泰国农业部GMP审核,瑞普品质全面接轨国际市场,支持公司全球化布局与国际化品牌建设。

  瑞普生物是我国动物保健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传统畜禽动保业务稳健发展,宠物和出海打开新增长曲线亿元、6.09亿元,EPS分别为0.92元、1.13元、1.31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2.52、18.50、15.91倍,维持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2025一季报点评:原料药产能释放,行情上行,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512%

  原料药产能释放,行情上行,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512%。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环比-2.14%,同比+92.96%。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原因一方面系Q1原料药产能维持释放且销售价格上行;另一方面系下游养殖现金流修复,动保需求回暖带动制剂量价修复。公司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环比+61.79%,同比+371.23%。盈利大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原料药产能爬坡持续摊薄固定费用及折旧,与此同时泰乐菌素及泰万菌素行情持续上行;(2)下游养殖行业现金流修复带动制剂业务量价修复;(3)去年同期业绩受天邦食品股权跌价扰动,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约2700万元。2025Q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母净利润0.34亿元,环比+110.97%,同比+511.54%。

  原料药产销增长摊薄固定费用,公司净利率改善明显。公司2025Q1销售毛利率24.28%,同比+1.81pct;销售净利率11.22%,同比+19.15pct,主要毛利率改善、固定费用摊薄、投资亏损减少导致公司净利率明显改善。费用方面,公司2025Q1销售费用率4.27%(同比-2.66pct);管理费用率3.73%(同比-5.17pct);研发费用率3.60%(同比-3.43pct);财务费用率2.13%(同比-2.60pct);四项费用率合计13.73%,同比-13.86pct。

  资产周转加快,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公司2025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2%(同比+36.90pct),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1.76%(同比-24.16pct)。资产周转方面,2025Q1存货天数达74天(同比-48.5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88天(同比-36.49%)。

  拟通过技改扩张原料药产能,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目前公司正开展原料药产线技改项目,完成后泰乐菌素年产能将由2000吨增至3000吨,泰万菌素年产能将由840吨增至2000吨,未来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地位,有力支撑公司原料药板块收入规模实现长期增长。

  风险提示:养殖过程中发生不可控疫情,新投产能爬坡进度不及预期,发酵工艺改进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7/1.88亿元,预测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14亿元,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9/1.13/1.29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4/19/16X。公司原料药产能快速释放,行情维持回暖,业绩有望实现高弹性修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实现收入31.55亿元,同比增加5.58%;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118.71%;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134.4%,业绩承压主要系生物质综合资源利用业务等低效资产影响。2025Q1实现收入6.93亿元,同比增加20.35%;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加1.65%;扣非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加5.16%。

  生物质业务减值拖累利润水平。24年毛利率为36.71%,同比增加3.45pcts净利率为-2.17%,同比下降14.27pcts,受补贴核减、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公司生物质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亏损。预计未来公司会进一步降低影响,妥善做好生物质业务等亏损资产综合治理,2025Q1藤县鑫隆源生物质项目一季度已转为盈利。费用率方面,24年期间费用率为18%,同比增加0.69pcts;财务/管理/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65%/7.04%/0.9%/1.4%,同比增加0.13pct/增加1.19pct/下降0.33pct/下降0.29pct。

  业务转型升级稳步落实。公司持续做强节能业务,深度挖掘工商业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综合能源利用业务,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两大业务板块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水平,2024年工业节能板块营收16.42亿元,同比增长11.7%,总营收占比52.03%,毛利率为52.56%;建筑节能板块营收9.49亿元,同比增长4.89%,总营收占比30.07%,毛利率为14.78%。2025Q1工业节能实现收入约3.71亿元,同比增长约26.49%;建筑节能实现收入约1.99亿元,同比增长约13.73%。

  控股股东增持提振信心。控股股东南方电网公司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以及公司转型发展的信心,拟增持金额为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截至增持计划实施前,南方电网持有公司15.3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40.39%。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看好PCB设备&复合铜箔设备放量

  PCB电镀业务高增,25Q1收入改善: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0亿元,同比-17.5%,业绩下滑主要受新能源电镀设备拖累。其中PCB电镀业务营收4.91亿元,同比+37.7%,占比65%;通用五金电镀业务营收1.27亿元,同比-18.6%,占比17%;新能源电镀业务营收0.51亿元,同比-84.8%,占比8%。期间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1亿元,同比-55%。2025Q1单季公司营收2.11亿元,同比+7.1%,环比+24.2%,重回高增;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45%;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43%,系伴随母子公司产能拓展完成,整体折旧、摊销等增加导致成本费用上升所致。

  盈利能力受新能源电镀设备及折旧摊销费用拖累,25Q1盈利能力环比改善:2024年毛利率为33.5%,同比-8.2pct;净利率为9.24%,同比-7.4pct,系公司新能源电镀设备需求承压及资产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所致;期间费用率为23.3%,同比+1.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5.1%,同比-2.8pct,管理费用率为7.9%,同比+1.2pct,研发费用率为8.7%,同比-1.0pct,财务费用率为-0.5%,同比+0.5pct。2025Q1单季毛利率为29.8%,同比-9.3pct;销售净利率为8.0%,同比-7.65pct,环比+7.53pct。

  合同负债&存货同比增长,24年经营现金流因预收款项增加实现高增: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3.68亿元,同比+69.7%;存货为6.34亿元,同比+54.1%;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94亿元,同比+217.5%,主因系收到客户预收款增加;截止2025Q1末,公司存货为7.14亿元,同比+79.4%,合同负债为4.35亿元,同比+148.3%,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0.01亿元,同比+102.1%。

  PCB电镀及新能源电镀设备产品加速突破,持续提升技术实力:(1)PCB电镀设备:推出水平TGV电镀线,可应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为高端SiP和高算力芯片封装提供支持;水平镀三合一设备取得成功,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并获得追加订单,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2)新能源电镀设备: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新能源锂电镀膜设备(“水电镀”)规模量产的企业;成功研发大宽幅双边传动卷式水平无接触镀膜线;光伏镀铜设备(铜代银)目前在客户处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运行良好,所生产的产品已亮相于2024SNEC大会;复合铝真空蒸镀设备已完成厂内打样,送至客户处验证中。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设备交付节奏,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7/1.85亿元(原值为2.5/3.2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2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69/55/45倍,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在数据服务领域,一方面紧密与H公司的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其他客户,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特别是与字节、腾讯、阿里等重要客户的业务规模快速增加。

  2024年公司数据服务板块新增订单同比增长约95%,随着订单陆续交付落地,相关业务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增长。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和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特别是蒸发冷却产品、液冷产品等增长较快,其中蒸发冷却产品2024年营收约为2023年的2.3倍,液冷产品营收约为2023年的2.9倍。

  基于公司订单充沛,2025Q1收入端延续高增,实现收入6.28亿元/yoy+27.18%。伴随订单持续落地,有望进一步夯实收入端增长,业绩端逐渐体现。

  公司除工业板块之外,各业务条线均有增长,尤其是数据中心订单充沛,后续将持续放量。伴随AI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公司深受大客户认可,逐渐进入兑现期。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8、3.55、4.46亿元,EPS分别为1.05、1.33、1.6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29、23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3.9亿元,同比增长约6.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9.7亿元,同比下降约620.3%;实现毛利率约-9.0%,同比下降约25.4pct。公司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约8.0亿元,同比增长约10.6%,环比下降约11.8%;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约5.5%,环比增长约52.0%;实现毛利率约-11.5%,同比下降约3.8pct,环比下降约2pct。

  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原因为行业趋势回暖,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进一步释放。而公司利润端承压,主要归因于:1)公司产品单价承压;2)持续扩产+高研发投入导致相关费用高增;3)调整产品价格及产成品增加导致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提升。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7亿元,占营收比重约7.9%。除在300mm大硅片领域保持高投入外,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射频、硅光、滤波器等市场,加大了包括SOI、外延及其他各品类产品的研发投入。

  1)200mm及以下半导体硅片: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及部分客户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影响,2024年公司200mm硅片出货量减少3.3%。由于高单价产品销量大幅下滑,导致该业务收入降至10.5亿元(yoy-27.9%)。产能方面,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200mm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合计产能超过50万片/月;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200mm及以下SOI硅片合计产能超过6.5万片/月。

  2)300mm半导体硅片:2024年公司300mm硅片出货达505.2万片(yoy+72.1%),营收21.1亿(yoy+52.8%)。目前,公司已实现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功率等应用领域的全覆盖和国内客户需求的全覆盖。产能方面,报告期内,子公司上海新昇、晋科硅材料扩产项目进程顺利,公司300mm硅片合计产能已达到65万片/月。未来,随着上海、太原两地启动的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完成后,公司300mm硅片业务将在现有产能基础上翻倍,达到120万片/月的产能规模。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9.52亿元(同比+19.9%),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18.6%),扣非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20.6%);单Q4收入为6.93亿元(同比+27.1%),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48.9%),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51.6%)。25Q1收入为7.93亿元(同比+15.3%),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28.7%),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32.0%)。我们预计Q1受益于内部降本、原材料价格降价、美国高毛利业务占比提高等因素,业绩表现靓丽。根据AMI Consulting,自2011年开始共创人造草坪销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公司凭借成本&产品&规模等优势持续抢占全球份额。

  价格竞争趋缓,高毛利美国占比提高。2024公司境内/境外分别实现收入3.19亿元/26.16亿元(分别同比+12.5%/+21.0%),毛利率分别为35.4%/29.5%(分别同比+1.7pct/-1.4pct)。1)国内:公司加大客户挖掘力度,内销草坪系统/运动草收入同比分别+51.8%/+7.7%,我们预计25年有望保持平稳增长;2)外销:休闲草销量/收入同比分别+30.14%/+22.43%,我们预计价格下滑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主动让利客户,并且局部地区竞争加剧。我们预计25Q1高价/高毛利美国地区占比提升,且竞争对手低价竞争趋缓,公司均价或已实现底部企稳。

  海外基地布局完善,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截至24年末公司产能合计达1.16亿平,其中国内淮安产能为5600万平,越南一期&二期产能合计已达6000万平。我们预计越南产能已可充分覆盖美国订单,国内关税大幅提升背景下有望加速美国订单转移。越南三期24Q2开工,投产后有望贡献4000万平增量,且墨西哥产能逐步落地、1600万平产能择机投产,届时合计产能将达1.72亿平,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现金流&营运能力稳定。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0.59亿元(同比+0.38亿元)。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94.84天(同比-0.8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2.28天(同比+2.78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9.67天(同比+3.06天)。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7.6、8.7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5X、10.7X、9.3X。

  事件:公司发布2025一季报。25Q1收入实现7.20亿元(同比+66.5%),归母净利润实现1.52亿元(同比+41.3%),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1.46亿元(同比+34.2%)。我们预计核心客户非美地区扩张&新客户加速放量共驱收入高增;表观利润增速较弱主要系股份支付&可转债费用增加、海外产能爬坡导致短期固定费用摊销不足。

  客户结构优化,新客户加速放量。我们预计25Q1公司核心客户依托资金&渠道&营销等优势加速向全球扩张,其余保温杯老客户亦在Q1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新客户Q1产能加速爬坡,出货金额环比有望稳健增长。展望未来,海外保温杯赛道高景气延续,且公司凭借海外产能持续抢占份额、优化客户结构,我们预计Q2订单延续高增(出货节奏或略受扰动),盈利能力受关税影响环比预计保持稳定。

  全球布局深化,产能高速扩张。2016-2023年美国保温杯进口中,我国占比均达96%+,美国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且保温杯产业加价倍率高,若加征关税,上游供应商传导能力较强;此外,嘉益供应链效率明显领先同行,加征关税后制造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因此我们认为整体关税风险可控。2024年公司产销量已超6000万只,越南1350万只项目已于24年底落地,伴随产能利用率提升,越南基地盈利有望改善。

  现金流&营运能力表现优异。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1.79亿元(同比+0.88亿元)。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80.15天(同比+15.74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46.90天(同比+12.91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3.56天(同比+7.14天)。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37.68亿元(同比-5.2%),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17.2%),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17.7%);单Q4收入9.17亿元(同比-7.5%),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64.4%),扣非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59.6%)。25Q1公司实现收入8.48亿元(同比-10.9%),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45.1%),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46.7%)。我们预计Q1收入承压主要系木浆贸易短期波动,盈利能力受益于纸价触底、成本修复,已步入改善通道。

  纸价回暖,吨盈利持续向上。根据我们测算,受益于新增产能投放,公司25Q1产销景气,春节假期扰动下销量仍环比小幅提升。盈利方面,我们预计整体均价Q1保持稳定,叠加低价浆入库改善成本,Q1吨盈利预计环比提升约100元/吨至900~1000元/吨区间。展望未来,Q2均价有望攀升、成本维持低位,吨盈利预计环比持续修复。

  新增产能释放,分红比例提升。2024年公司产量/销量分别为33.19/32.01万吨(同比分别+7.0%/+4.9%),期间成功投产8万吨装饰原纸生产线,贡献长期增长动能。目前公司仍有30万吨特纸产能有待释放,未来有望切入食品、医疗、工业等特种用纸,成长路径清晰。此外,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4.04亿元,分红率高达86%(23年为64%),与股东共享增长红利。

  现金流短暂承压,营运能力优异。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3.62亿元(同比-1.54亿元),承压主要系公司支付经营性银行保证金和经营性质押定期存款增加。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91.79天(同比-20.16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6.31天(同比+7.04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1.39天(同比-8.37天)。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0、5.8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2X、10.2X、8.8X。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2025Q1业绩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4.3%,实现归母净亏损2.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1.0%。2025Q1实现营收10.0亿元,同比-15.0%,实现归母净亏损1.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7%;25Q1收入下降主要是次均费用下降(DRG支付政策调整)所致。

  高新医院:业务指标稳中有升、学科建设成效斐然。2024年西安高新医院实现收入1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68%,净利润8476.9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63%。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达1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0.30%;住院服务量6.6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4185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1713人,医院深化学科布局,脊柱外科、肿瘤科三病区、疼痛科病区等顺利开诊,血液科、微创介入科、肿瘤科病床数显著扩容。

  中心医院:核心医疗指标稳步提升、收入规模创新高,亏损收窄。2024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含北院区)共实现收入32.7亿元,同比+7.6%,净利润-1.65亿元,亏损幅度缩窄36.7%。整体医院(含北院区)门急诊服务量达14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9%;住院服务量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3%;体检服务量8.0万人次,同比增长21.0%;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5193人次。

  数据驱动智慧医疗,赋能业务场景。公司持续完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医院信息互联互通与智慧医院评级工作,强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与数据共享能力,深化医疗大模型创新应用,赋能核心业务场景,拓展智慧医疗应用边界。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54.6亿元、60.5亿元、66.8亿元,对应动态PS分别为2.1X/1.9X/1.7X。我们认为公司高新医院业绩指标稳步提升,中心医院正处于数值爬坡阶段,后续随着床位利用率及单床产出持续提升,估值有望消化。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2025年业绩有望加速释放。保隆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25亿元,同比增长19.12%;实现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20.14%,主要受全面1.24亿元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还原后公司经营性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13%。单季度看,24Q4公司实现营收19.99亿元,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34.71%,环比下降46.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9.05亿元,同比+28.46%;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39.99%;业绩有望加速修复。产品结构变动短期影响毛利率。公司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25.05%,同比下降2.35pct,或受低盈利能力的ADAS等产品放量影响。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9%/5.81%/8.11%,同比-0.63/-0.57/+0.14pct。25Q1公司实现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89%/5.93%/6.98%,同比分别-0.75/-1.69/-1.92pct,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减弱,公司净利率有望加速修复。传统业务持续发力,公司份额业内领先。1)TPMS标配产品,公司24年销售发射器6673万只,同比增长22%,稳居高位。2)气门嘴及平衡块市场需求平稳,公司是全球最大轮胎气门嘴企业之一,前瞻布局TPMS气门嘴。3)金属管件核心从排气管转向新能源,液冷板等新产品持续获单,收入此消彼长。

  空气悬架完善空气弹簧、减震器、供气单元产品布局,首获欧洲某知名主机厂全新平台项目定点。公司复用气门嘴橡胶能力,12年开始做皮囊,17年切入乘用车空簧,自主掌控配方、混炼、压延、成型、硫化、装配全工艺链,完善减震器、供气单元产品布局。24年出货180.93万支,同比增长22%。2024年9月,公司首获欧洲某知名主机厂全新平台项目前后空簧定点,这也是国内空气弹簧供应商获得外资定点的首次突破。

  保隆形成6类40种车身传感器布局,同时切入环境传感器+域控,完善智驾感知、规划布局。公司自研+并购形成压力类、光学类、速度类、位置类、加速度类、电流类6个品类、40多种产品布局,覆盖传感器平均单车价值量约1000元。并在智能驾驶业务布局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风险、TPMS降价风险、智能驾驶业务不及预期的风险。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全球TPMS龙头,新品在手订单充足,考虑产品结构变动及竞争加剧,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净利润4.79/5.70/6.89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5.98/7.81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04亿元,同比增长5.75%;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滑21.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下滑26.8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下滑4.37%;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滑67.32%;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滑75.34%。

  受订单价格和成本端影响,公司利润端承压。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4.38%,同比下滑6.03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业务需求储备了业务人员,增加的业务人员使得营业成本相应增加所致,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率为75.62%,同比增加6.09个百分点。费用率方面,2024年,公司管理、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45%/1.07%/4.46%/-0.33%,较为稳定。

  2024年新签订单首次出现下滑,在手订单基本持平。2024年公司新签不含税合同金额10.00亿元,同比下降22.59%,主要是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受到结构性和周期性变化导致供给端和需求端产生影响,同时行业内竞争加剧,订单价格有所波动,公司为实现长期可持续高质量盈利发展目标对部分盈利指标不达标的订单进行了取舍所致。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量不含税合同金额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0.38%。

  2025年行业呈现初步复苏迹象,询单及新签订单同比实现较快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润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订单价格波动,公司2024年新签合同金额下滑使得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但考虑到目前行业和客户需求呈现初步复苏的迹象,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询单量、新签订单同比实现较快增长,公司根据业务需求储备了业务人员导致营业成本相应增加,毛利率、净利率面临阶段性压力。

  考虑公司当前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前值1.68)/1.36(前值2.03)/1.56亿元,EPS分别为1.51(前值2.74)/1.71(前值3.32)/1.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16/14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SMO企业,覆盖临床机构范围广,营收呈现扩张,今年一季度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快速增长,但目前毛利率下滑,我们下调至“增持”投资评级。

  人员流失风险;新增合同金额增长不及预期;临床试验服务面临诉讼或纠纷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业务资质风险。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85.84亿元,yoy+5.01%;归母净利润36.14亿元,yoy+22.21%。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增速,主要由于公司期间费用率降低0.89pct至6.59%。其中,销售费用率0.07%,同比-0.83pct,主要系公司加强了销售费用预算控制所致;管理费用率3.94%,同比-0.20pct;研发费用率4.59%,同比+0.40pct,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所致;财务费用率-2.01%,同比-0.26pct,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随着公司继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施行降本增效策略,公司费用率或仍有进一步压降空间。

  中国船舶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多维度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①从新接订单量来看,2024年全年公司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DWT/1039.00亿元(按2024年底汇率),同期全球新接订单量为1.81亿DWT、国内新接订单量为1.38亿DWT,对应全球/国内份额分别为7.03%/9.22%;②从手持订单量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手持订单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船、油轮、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汽车运输船(PCTC)、多用途船、自卸船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均居全球前列;③从造船完工量来看,2024年全年公司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公司经营计划具有较强指引性,2018年来仅2022年营收落后于经营计划。综合内外部环境条件,公司给出2025年营收目标为805亿元,yoy+2.44%;全年计划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DWT。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公司将重点围绕市场开拓、产品布局、运营管控、科技创新等几大方面入手,力争完成经营计划。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红海航道危机得到缓解,运距下滑导致船队需求下降;全球新造船价格水平维持历史高位,可能导致船东购船意愿减弱;新造船市场新接订单水平具有脉冲性,存在短期间内冲高或下降的可能性;运价被部分市场人士视为新造船订单的前瞻性指标,若出现大幅波动将给订单和市场情绪造成影响;美对华造船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程度仍不明晰

  2025一季报点评:养殖成本优化,C端快速拓展,Q1归母净利润同比+338%

  养殖成本优化,C端快速拓展,Q1归母净利润同比+338%。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1.15亿元,环比-14.69%,同比-2.38%,主要原因系Q1白羽肉鸡行情维持低迷。公司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环比-56.80%,同比+338.28%,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1)公司新一代自研种鸡“圣泽901Plus”在料肉比等关键指标上持续优化,内部自用比例不断提升,叠加经营管理的精益化,公司2025Q1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2)公司基于全渠道策略,凭借优质服务和过硬产品力,打开主业增长空间,尤其是C端零售领域相关业务收入逆势实现30%+同比增长。另外,2025Q1联营企业安徽太阳谷维持盈利使公司投资收益同比+1995万元;鸡肉成本下降使存货减值计提同比-2950万元。

  Q1肉鸡行情维持低迷,公司深加工肉制品销量增长较快。参考销售月报口径,公司2025Q1家禽饲养板块鸡肉销量为30.26万吨,同比+3.10%,收入为29.53亿元,同比-1.01%,对应销售均价9.76元/kg,同比-3.98%;深加工肉制品板块销量为9.47万吨,同比+17.49%,收入为18.85亿元,同比-1.72%,对应销售均价19.90元/kg,同比-16.35%。

  费用率整体保持平稳,利润率同比改善明显。公司2025Q1销售毛利率12.17%,同比+4.48pct,销售净利率3.74%,同比+5.43pct,主要得益于主业成本下降。公司2025Q1销售费用率3.48%(同比+0.15pct),管理费用率2.40%(-0.02pct),财务费用率0.86%(-0.28pct),三项费用率合计6.74%,同比-0.15pct,整体维持平稳。

  得益于主业成本下降,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明显。公司2025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57亿元,同比+60.5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55%(同比+5.32pct);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0.92%(同比+2.97pct)。资产周转方面,2025Q1公司存货天数72天(同比-0.9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4.15天(同比+37.61%)。

  风险提示:养殖疫病风险;饲料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等。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9.4/12.1/14.8亿元,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1.0/1.2元。公司作为国内白羽肉鸡一体化自养龙头,中长期有望保持成本优势并受益白羽肉鸡板块景气修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5年Q1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大幅向上。1)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年营收19.39亿元,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48%、36.41%,对应全面摊薄EPS0.13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滑41.55%;营收与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在电视剧业务下滑拖累(制作、发行收入同比分别下滑24.91%、6.99%);2)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96%、206.90%,主要得益于电视剧业务的拉动;3)2024年度公司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20元(含税)。24年电视剧业务下滑明显,关注内容储备落地及电影、IP动漫进展。1)24年公司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94、3.79亿元元、同比分别下滑24.91%、6.99%,是营收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开机与上映数量较往期减少(全年共开机7部222集,首播7部249集);2)内容质量保持良好,《我是刑警》《承欢记》《锦绣安宁》等剧集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国色芳华》成为2025年开年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级剧集;《花好》《从善》等剧集陆续上映,将为2025年的发展奠定较好基础;3)电影业务方面,《出走的决心》、《误判》等均有不错表现;同时与全球知名IP《小猪佩奇》合作推出的《小猪佩奇·完美假期》,通过快闪店、举办粉丝主题活动等创新活动形式和广泛的市场推。

Copyright © 2012-2025 MK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